
非洲大陆,饥饿问题长期困扰着这个充满潜力的地区。2018年全球约有8.216亿人面临饥饿,其中非洲成为最严重的“重灾区”,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,约有2.37亿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,占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。然而令人不解的是,非洲拥有广袤的未开发耕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,却在应对饥饿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。在这样一个饥饿问题严峻的地方,人们却选择大量种植芝麻,而不是更能果腹的水稻和玉米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遗留、现实考量与未来挑战?芝麻种植与粮食危机之间又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?
非洲的饥饿问题由来已久。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吃不饱,而非洲的饥饿问题尤为突出。例如南苏丹在2017年时,有一半人口低于粮食安全标准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更为严峻,长期营养不良者多达2.37亿人。
非洲人的食物来源也因此显得极为特殊,为了填饱肚子许多非洲人不得不食用从黑长尾猴肉到蚊子饼、甚至泥土饼等奇特食物。然而非洲并非没有粮食种植的潜力。作为世界第二大洲,非洲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条件,还坐拥全球约60%的未开垦耕地。然而,为什么这些潜力没有转化为解决饥饿问题的实际成果?答案要从农业技术、社会问题以及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寻找。
从自然条件看,非洲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环境。非洲河流众多,塞内加尔河、赞比西河、尼罗河等为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。广袤的土地充足的日照,更是种植粮食作物的理想条件。例如:
北非适合种植小麦和水稻。西非盛产小米、高粱、玉米和木薯。中非以木薯、玉米和豆类为主。东非和南非则有玉米、水稻和木薯的种植潜力。
非洲的土地资源更是得天独厚,全大陆拥有约8亿公顷未开垦可耕地,其中仅约2亿公顷被实际利用,意味着未开发土地占比高达60%。然而这些资源却并未被有效利用。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低,小麦和水稻种植尤其少,导致非洲尽管土地和气候条件优越,却无法摆脱饥饿的困境。
非洲农业发展缓慢,根源之一在于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带来的深远影响。从15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,使非洲丧失了约1亿劳动力。这些强壮的青壮年被带走后,非洲农业发展几乎被直接打断。
19世纪的殖民时代,欧洲列强将非洲变成了“原料基地”。殖民者强制要求非洲种植经济作物,而粮食种植被长期忽视。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对刚果的殖民统治更是惨烈,强迫割胶导致上千万非洲人失去生命。这种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外部干预,扭曲了非洲的农业体系,粮食种植比例从此一蹶不振。
即便是现代,非洲的农业产业结构也依然受到殖民遗留的影响。经济作物(如芝麻)种植比例远高于粮食作物。追求外汇收入的需求,使得非洲许多国家不得不优先发展出口作物,而忽视了本地居民的粮食需求。
芝麻种植:从经济作物到生存依赖,尽管非洲饥饿问题严峻,但芝麻种植却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。数据显示全球40%的芝麻产量来自非洲,其中东非和西非为主产区,埃塞俄比亚、南苏丹、坦桑尼亚等国家是主要出口国。非洲生产的芝麻中,超过80%用于出口。
相比水稻和玉米,芝麻的种植具有显著优势:耐旱性强:芝麻适应性广,可在沙质土壤和黏土中生长,且耗水量远低于水稻和玉米。
生长周期短:芝麻从播种到收割仅需3个月,而玉米需要5个月,水稻则需3.5-5.5个月。
种植简单:芝麻的播种、收割和加工对技术要求较低,适合基础设施薄弱的非洲。
风险低:芝麻易于快速收割和转移,适合战乱频发的地区,能有效避免农田被毁或产量受损。
芝麻的出口为非洲带来了重要的外汇收入,例如2020年中国进口芝麻101万吨,占全球交易量的50%,其中90%来自非洲。这些外汇不仅支撑了国家经济,还被用于进口化肥等农业物资,间接支持了粮食种植。
尽管非洲拥有种植粮食的潜力,但现实中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临诸多难题。
非洲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,许多农田仍处于原始状态。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需要翻耕土地、施肥、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支持。例如:水稻:需要解决纹枯病、条纹叶枯病等病害。玉米:需防治青枯病、大斑病,同时科学控制肥料用量。
然而非洲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国际援助,种植粮食的高成本和技术门槛,让许多农民望而却步。
战乱与动荡是非洲农业发展的另一大阻碍,部落冲突、地方武装暴乱、内战等问题,频繁导致农田被破坏、粮食被抢夺。在动荡局势下,农民更倾向于种植容易收割、转移的作物,而非耗时长、风险高的粮食作物。
此外对国际援助的依赖也削弱了非洲自力更生的动机,2010-2017年间,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金额高达280亿美元。然而这种“减贫援助”往往以直接发放资金为主,很少涉及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推广。
尽管芝麻种植为非洲带来了经济收益,但它与粮食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。许多非洲农民会保留部分土地种植粮食作物,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。未来,非洲需要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:
土地开发与利用:通过开垦未利用土地,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。
技术援助与合作:国际社会应加强农业技术支持,帮助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优化: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合理调整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。
非洲饥饿问题的背后,是复杂的历史、社会和经济因素的交织。芝麻种植虽然为非洲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,但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未来非洲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土地与自然资源,在国际合作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下,寻找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的平衡点。或许,只有当非洲人能够彻底摆脱饥饿的阴影时,这片广袤的大陆才能真正迎来属于它的复兴之光。